(一)巅顶、头面用药

味辛,性平,无毒。入肝经。酒浸,煨熟,焙干。

风虚眩晕,麻痹不仁。语言蹇謇涩,腰膝软疼。理风痫惊气。治恍惚失神。

肝为风木之脏,藏血主筋,独入肝经,故主治如上。

天麻,虽不甚燥,毕竟是风剂助火,若血虚无风者,不可妄投。

又名刺蒺藜。味苦、辛,性平,无毒。入肺、肝二经。

去刺用。孕妇不宜服。

祛风而皮肤搔痒可止,平肝而眼目翳膜能除。头疼眩晕堪定、鼻鼽,喷嚏无虞。

刺蒺藜主治肝肺、沙苑蒺藜主治在肾。刺者多治上部外部;沙苑者多治下部内部,是其区别。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肝经。白芷为使。畏黄连。

主头痛面风,泪出多涕。寒痹筋挛,去瘀生新。调经种子,长肉排脓。小者名抚芎,止利且开郁。

辛甘发散为阳,故多功于头面,血和则去旧生新,经调而挛痹自解,长肉排脓者,以其为血中气药也。抚芎之止利开郁,亦上升辛散之力。

芎性阳味辛,凡虚火上炎,呕吐咳逆者,忌之。衍义云∶“久服令人暴亡,为其

辛喜

归肺,肺气偏胜,金来贼木,肝必受侮,久则偏绝耳。”

味辛,性微寒,无毒。入心胞、肝二经。忌铁。

活血养肝,益精调经,头痛眩晕,目赤欠明。

此子宜于血滞之目病。如瞳子散大者,忌用。头痛眩晕而兼血滞之象者,用之更宜。又能除水气,益心气。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膀胱经。恶茹。

风家巅顶作痛,女人阴肿疝疼。

辛温纯阳,独入太阳理风寒,疝瘕阴痛,皆太阳经寒湿为邪也。

头痛挟内热者,及伤寒发于春夏,阳证头痛,不宜进也。

味苦辛,性平,无毒。入肝、膀胱二经。恶乌头、石膏。

头风连于眼目、搜散无余,湿痹甚而拘挛,展舒有效。

气清味辛,体轻而浮,上行而散,故所主者,皆在风木之脏,目之与筋,皆肝所主也。

头痛目痛,不因风邪,而因于血虚有火者,忌之。元素云∶“胃虚人不可服,恐生

痰疾。”

味苦、辛、性寒,无毒。入肝经。土瓜为使。

辛能散结,苦能泄热。清肝火,防薄厥。阳浮于上,眩晕欲跌。目痛羞明,鼠瘰疠。

夏枯草,久用亦伤胃家。

味微苦,性平,无毒。入肝、脾、胃三经。

清热解暑,升发清阳。助胃消食、盖粥芳香。治头晕与头胀,发痘疮以成浆。散宿血而止吐衄、止泻痢而涩滑肠。巅顶昏蒙,如堕云雾,与茶同用,开畅清凉。

荷蒂∶可治雷头风。

荷梗∶去刺用,能通气宽胸。夏受暑湿,胸闷不畅,用为药引。

荷之全部,均能治病。今将藕、藕节、藕皮、莲子、莲心、莲花瓣、莲花须、莲房

等分

立专条,供互相参考。

味甘、酸。性偏温。入肝、肾二经。

补肝益肾,养血生津。头旋心悸,目眩耳鸣。须发早白,便秘难行。

此子能润滑大肠,故大便稀者勿用。

原名枸骨。味苦,性凉。入肝、肾二经。

腰脚痿弱令健,阳浮于上使平。额沉头晕,目眩耳鸣。

此物益肾平肝,用于调理上盛下虚之症有益。